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MIS管理資訊系統

一. 系統開發的方法論基本上可以分成哪兩大類?

A
系統開發的方法論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1.結構化的(Structured)方法論
在執行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處理(Process)或是資料(Data)為中心。也就是說,這些方法論的執行過程是將焦點放在如何將主要問題分解成為一群較小範圍的處理;對於每個處理,如果執行邏輯還是很複雜,便可將它再分解成為更小的處理,然後依此類推下去。對於資料的態度也是如此,更何況資料與處理息息相關。
結構化的(Structured)系統開發方式包含有:瀑布模式的方法論、雛型方法論與螺旋式方法論等等。

2.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方法論
物件導向技術強調的是物件以及物件跟物件之間的靜態關係,以及物件之間是如何互動的動態關係,物件將資料與處理(在物件導向領域稱為操作或是方法)封裝起來。因此,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是和傳統的結構化分析與設計完全不同思維下的產物。





二. 請說明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的優缺點以及其適用時機。

A
() 其優點
1.技術成熟,廣受使用。
2.問題及錯誤容易回溯。
3.發展過程結構化,適合複雜性的專案。
4.容易維護。

() 其缺點
1.較無法適切地反應使用者需求之變更。
2.開發失敗的風險較大。
3.必須發許多時間在系統分析和設計上,可能製作出過多的文件。
4.容易產生死限症候群(生命週期分成數個階段,每個階段皆有不同的完成日,每當接近完成日,生產力便大增,一過完成日,生產力大減,稱為死限症候群)。
5.使用者參與的程度少,僅在分析與測試階段而已。

()適用的時機
1.系統使用者對需求相當清楚。
2.開發者具有相當經驗,並對系統程序相當了解。
3.系統需求在未來變動不會很大。
4.人力、財力、時間較為充裕。





三. 要成為一位『系統分析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學歷和經驗呢?

A
有廣闊的商業背景和主修管理資訊系統的人,通常可以當很好的系統分析師。除了通常需要有學士學位要求之外,系統分析也需要對資料庫、主從式架構和Web系統有一定的了解。他們會查閱文件、和使用者交換意見,並觀察公司的運作來了解問題所在。他們大多數會提供文件來描述問題、確認可能的解決方案、分析這個解決方案並提供建議。系統分析師可以使用各種的圖表技術來建立資訊系統的模型。他們也可能被請求在商業軟體、硬體和網路設備上提出建議。





四. 請說明資訊政策與資料管理在組織資料管 理上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A
建立資料庫只是開始。要確保企業的資料能保持正確、可靠與需要的人可以隨時取得,企業需要有特別的資料管理政策與程序。建立資訊政策(information policy)的目的是要能確立分享、傳播、獲取、標準化、分類與儲存資訊的組織規則。資訊政策針對特定的程序和責任加以設計,並指出組織哪些使用者與單位可以共享資訊,資訊可以分配到哪兒,誰負責資訊的更新與維護。正式的資訊政策規範組織內資訊維護、散佈與使用。大型公司中,正式的資料管理功能負責資訊政策與資料規劃、資料字典開發與監督企業內得資料使用。






.為什麼資料品質保證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

A
不正確、不完整與不一致的資料會對企業造成一連串嚴重的作業與財務問題,因為它們可能造成產品價格、客戶帳戶、存貨資料等的錯誤,並導致在公司應採取的行動上有不精確的萬一,因此,公司必須採取特別的步驟以確保能有高水準的資料品質,這些包括使用整體企業層級資料標準、極小化資料的不一致與重複的資料庫設計、資料品質稽核與資料淨化軟體等。





.高階主管的工作有哪些特性?要能支援高階主管的資訊系統應滿足哪些條件?

A
高階主管的工作特性有:
1.大多在會談或會議中收集資訊、發佈命令及詢問意見。
2.藉由人脈關係來收集資訊及進行活動。
3.高階主管本身負責推動決策的進行,但實際的決定是由幕僚人員建立或討論的。

一個高階主管資訊系統必須提供下列資訊來滿足高階主管的需求:
1.描述現行所遭遇問題的相關資訊。
2.用來提示高階主管應加以注意事項的相關資訊。
3.評估成功關鍵因素之相關資訊。
4.描述有關屬下工作表現之相關資訊。





.何謂協同商務?有哪些種類?

A
所謂協同商務是指企業透過網際網路與供應商、合作夥伴、配銷商、線上服務提供者及顧客等,在彼此商務往來的管理與作業上,同步地透過資訊、知識的分享來協同合作,以提升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優勢。

常見的協同商務的種類,可分為
協同設計(Collaborative Design).
協同行銷/銷售(      Collaborative Marketing / Selling).
協同採購(Collaborative Procurement).
協同規劃預測補貨(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等等。





.協同行銷在不同功能群組之間有不少協作互動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哪些?

A
協同行銷在不同功能群組之間有不少協作互動的活動,而這些協作互動的活動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1.協同銷售部門為新產品做行銷規劃。
2.協同銷售部門訓練對新產品的認知了解。
3.經由顧客的要求做客製化的需求。
4.協同顧客發展可履行的計畫時間表。
5.協同顧客重新檢查銷售計畫。
6.協同顧客洽談合約的內容。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MIS管理資訊系統

一、請說明企業若要永續經營,為什麼企業電子化是一個契機,同時也是個難題。

A契機在過去外在環境改變不快的情況下,企業可運用垂直整合成為一個有效率的公司,但是在新興的環境中,企業若能掌握企業電子化的虛擬整合(顧客導向、供應鏈管理、大量客製化、及時生產等),則能讓企業在掌握效率的同時,也能對市場變化做出最快的反應,因此企業在擴張市場佔有率、進入新市場、與商業夥伴結盟以及提昇客戶關係上,企業電子化都是上選的好工具。

      它的難題 是在企業電子化如何開始、如何進行、與如何落實。為了達到電子化之最大效益,企業需要改變其營運模式及其流程模式,並需要具備相關的資訊技術,進而架構出符合企業戰略需求的資訊系統,這樣才能使得企業傳統的經營模式能順利移轉到電子化的經營模式,如此不僅能解決企業短期的燃眉之急,也能夠從長期的策略上建立起核心的競爭優勢。




 二、何謂知識管理?

A知識管理是一種企業流程,這是一種將存在於組織內的活動與資訊重新分配、編碼,藉以創造新知識的流程,因此知識管理包含有形的知識庫資產與無形的人才和經驗,透過知識經驗的儲存、分享、學習、應用在企業內部。而在經濟體系全球化所導致的巨大壓力,使得企業必須面臨更快的適應、創新以及營運速度的加強,組織必須在日常營運程序中,積極拓展知識的利用,使人們可以輕易地與他人合作與學習。


  

三、企業組織為了強化顧客關係,一般常採用的資訊系統有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CRM)、顧客知識管理(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 CKM)等,請分別說明此二種系統之特性,以及其差異處。

 A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統是「利用蒐集顧客資料、儲存顧客資料以進行顧客資料分析來找出可以創造企業獲利之顧客,並針對這些顧客利用資訊科技維持關係的資訊系統。其特性便是利用Data mining等技術來發掘顧客知識,並將這些知識用來協助與客戶交易及客戶關係維持。
      
       顧客知識管理(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 CKM)則是一個知識管理的概念,其對象為顧客知識;簡單的說就是將顧客知識藉由進行知識管理的相關流程來發揮其價值。





四、圖書館或各大書局皆有許多的雜誌報導與電子化企業相關應用,請找出一家已導入電子企業應用的公司,並根據相關報導加以敘述。 

A個案分享:昆盈營運總部 e 化有成經營績效創新高
     
       以『Genius』品牌名聞國際的資訊週邊大廠昆盈公司,成功建構「企業營運總部全球運籌e化系統」,強化臺灣營運總部全球運籌e化能力,整合全球五大洲,含括子公司、工廠、發貨倉、客戶、供應商及物流廠商等上、下游供應鏈,提升及時的產配銷、服務、決策能力,創新營運績效,成功地將公司帶向另一階段的成長里程碑。

       昆盈公司獲選為經濟部工業局***營運總部 e 化輔導***優良廠家,期望藉由輔導計劃的推動,帶動企業集團成員及供應鏈上下體系成員,提升產配銷經營決策品質、商業智慧及價值活動的電子化作業能力,經歷不斷的輔導與測試後,昆盈公司已完成建置且相當成功的發揮整個全球營運總部e化系統效益。
      
       昆盈企業營運總部之計劃目標,在於強化Genius自有品牌之市場擴充,以及OEM之產品及市場開發,全面提升營收及獲利;重點在於強化產配銷之系統運作機制,建立全球採購中心、全球產銷中心、全球配銷中心、全球服務中心及戰情指揮中心。在上述五大中心,皆有專業之核心系統協同運作,做到「精、準、快」之作業要求;戰情指揮中心建置,可提供全公司高階經理人之及時營運資訊,並以精準之指標系統,及時發現異常,解決異常,並防患未然;而戰情中心成功之關鍵,就在於其他四大中心之有力支援;一為採購中心,採購中心除全球統一採購之基本機能外,並以e-Procurement系統介面與全球300多家供應鏈作A級或C級連線,將資訊流做到及時化,達到「精、準、快」無落差之要求;二為產銷中心,以i2之先進排程系統(即APS)為核心,作全球產能之最佳化調配;三為配銷中心,建置e-Logistic系統與境外物流中心連結,使境外物流中心之配銷資訊與營運總部系統及時更新;四為服務中心,建構e-Service系統,每天及時提供客戶端最新之訂單資訊,含ETD、ETA等。

       經過不斷的努力,在制度面及系統面之大幅革新下,昆盈企業之營運效能已有顯著之改變;股價市值已大幅提升3倍,Genius之品牌價值大幅提升80%;且連續三年獲選為臺灣20大國際品牌,在全公司之營運管理面之績效也大幅提升,未來營收亦可保持每年2位數成長,訂單滿足率改善12%,訂單循環時效改善16%,營運費用率大幅降低50%,整體獲利持續創新高,純益提升超過2倍。

       昆盈企業集團總經理李曉林表示,***昆盈企業營運總部電子化****是順應臺灣企業深化及全球化佈局之基礎建設,並緊密連結客戶關係與供應商關係,形成三贏之完整價值鏈,創造價值躍升的利器,亦為未來持續營收獲利的主要成長動力之引擎(Engine)。




五、何謂企業經營模式?

 A企業經營模式是一家公司用來建立並使用資源,以提供比其競爭對手更好的價值給其顧客,並藉此賺取利潤的方法。企業經營模式詳細說明了一個公司現在如何獲取利潤及如何去規劃它的長期獲利,使得一家公司能持續優於對手,獲得競爭優勢。一個企業經營模式可類比為一種系統的概念,它是由各種要素所組成,要素之間彼此互相連結,並且以動態的方式呈現。 





六、何謂企業流程改造?其精神為何?

A企業流程改造為根本重新思考,徹底翻新作業流程,以便能在衡量績效的標準上(如成本、品質、服務、速度等),獲得戲劇化的改善。

      其主要的精神在於揚棄傳統「分工」理論,而以「流程」為改造的重心,並善用資訊科技來重新檢討企業的運作方式。





七、請說明IT的投資或應用程度,為何不一定與其取得之成效呈正比。

 A因為企業的致勝之道,並非單一因素所造就的,而是發展一種有效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經營模式代表策略的核心成份,所包含的是各種關鍵成功要素所組成的模式;經營模式是一家公司用來建立並使用資源,以提供比其競爭對手更好的價值給其顧客,並藉此賺取利潤的方法。企業經營模式詳細說明了一家公司現在如何獲取利潤及如何去規劃它的長期獲利,使得一家公司能持續優於對手,獲得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